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嘉義】耕者的話:回首有機來時路


圖文/宜昌有機農場 翁鎮聖

  民國83年從研究所畢業後,返回家鄉工作也已十餘年,在這些日子裏,除了中規中矩於南亞上班之外,也須利用上班之餘照料先父所留下之農地。由於這些年來親自耕作,也更了解台灣農業之困頓,以及對環境及生態之影響。

(快樂的梭草”)

  93年我開始研究有機農業,希望能在生活、生產、生態三生中求得一個平衡,並對台灣的環境能有所幫助。因此隔年我開始投入有機農業之生產。




  我種了水稻十多年,這一年的收成最差,可是卻最有成就感,為什麼呢?
  以前慣行法水田每分地只要花個60元買包除草劑,水田的的雜草乾乾淨淨,但我卻每分地用3000元的工資以人工、以鴨子、以機械來除草,鄰田的老農都在笑我,腦筋是否秀逗了。

  以前慣行法使用化學肥料每分地只要8001000元,稻子長的青翠又漂亮,但我施有機肥每分地卻花了3000元,稻子仍然一付營養不良的樣子,鄰居的老者說全村的水稻最醜的是阿聖仔的田,枉費他爸給他讀研究所

(幫稻田補充營養)

  稻子快收成了,也是病蟲害最嚴重的時候,每個農夫都紛紛背起藥桶噴藥,五天一小噴,十天一大噴,容不得有一條蟲、一個病菌,因此每個農夫都很忙,只有我抱持著蟲吃過的、病得過的,剩下的才是我的,因此我很清閒,每天沒事做。  
  收成了,農夫們都大豐收,每分地都收了1600-2000斤,每粒稻子又大又飽滿,且白花花的鈔票立刻進來,而我呢?每分地僅收了600斤,且稻子大大小小參差不齊,更重要的是要賣到那裏還是未定之數。
  當我吃到我辛苦種出之有機米,那種激動的感覺久久不已,我給我自己打了100分。
  這農場的名稱『宜昌』是先父的名字,在就讀研究所一年級那年,家父突然車禍過世,給我很大的震撼,雖然時隔十多年,但還是很無限的懷念,而且這些田也都是家父留給我的,因此在向『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申請認證時就以家父之名為農場名稱。

(嘉大有機市集展售)

  我的稻米以一般商業的眼光來看,的確不美,不過以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不噴農藥、不施化學肥料,它為環境很友善,它是貨真價實的安全與健康,也希望它能為更多人帶來健康。 
  我不是以農業收入為主要者,但我對農業之執著卻遠高於主業,秉持著熱誠的心,投入有機栽培已經8年多了,雖然歷經了很多的努力與挫折,但我還是樂在其中。

(農民的好幫手-苕子)

  長期的親自耕種,並努力吸收農業知識,學然後知不足,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農業,期望在學術之殿堂努力鑽研新知,決定再續進修,98年報考嘉義大學研究所並順利考上農學所。
  有機耕作在台灣還有很多問題點待克服,雖然我知道這是一個很艱辛的路,但我堅信我的抉擇是對的。

 
(農委會副主委、台南農改場場長及民雄農會總幹事蒞臨指導)



(稻子成熟了!)



*編按:農委會等人員蒞臨指導一圖因網站系統問題無法旋轉,敬請見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