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台南】曾文社區大學辦理「農人寫作培力工作坊」報告

台南市曾文社區大學農業學程負責人 陳雲芳

初接到上下游慧仙的電話,詢問曾文社大是否願意辦理「農人寫作培力工作坊」,並與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林麗雲老師教授共同合作,我們一口答應,茲因為鄉下的學習資源並不多,而北部的大學,願意選擇麻豆,做為課程合作的辦理地點,也讓這裡的農民,多了一個接觸新資訊的機會。我想利用這個工作坊的辦理經驗,分享我在這一個月來陪伴學員所看到的,做為日後辦理的參考。讓這個活動,並不只是一次的國科會研究,更能為以後的農民學習課習,建立學習的模式,爭取更多的學習資源。



一、學員招募
此班在招生宣傳時,有不少的洽詢電話,但是,因為鄉下地方,沒公車、沒火車,許多洽詢的電話,問完交通工具的問題後,就打消了報名的念頭。能來上課的學員,都要自備交通工具,學員來自四面八方各地,有屏東、嘉義大埔、台南市歸仁等處,開車均要1小時以上,才能到達學習的地方,還有學員是從屏東騎車來上課,真讓人擔心她的文通安全。曾文社大的報名人數約有25位,對應同樣的台北場次的報名人數,我們人數就少了很多,在鼓勵學習的這個層級上,我們還需要多加宣導,有了學習資源,還需要有學習的動機,才能促成學習的機會成立。

報名的學員,一半是六十幾歲的退休人士,而另一半則是青年伙伴,所以,相對,電腦能力的部份,落差很大,在教學上,要讓每個人都滿意,並不容易。簡單與深入之間的課程標準,不好拿捏。故在第二、三週時,己有學員,覺得己經有學習過類似的剪輯技巧,而選擇不來上課,大部份是青年人,反而讓後來的教學,能有較一致的程度,老師也較好教學。

或許,在日後課程的安排上,我們可以給這些年青人一些鼓勵與名義,讓他們協助其它的學員,分享與奉獻,雖然自己會了,也可以試著教導其它的人。

二、授課講師
每門課程的講師,個個都挖心掏肺,恨不得將自己所知全都教給學生。首先第一堂的李慧宜老師,先告訴大家報導的重要,如何透過報導,農民也可以宣傳自己,表達意見,傳達理念想法。透過慧宜老師豐富的公民記者報導經驗,鼓勵學員,每個人都是最好的公民報導者,透過自己生活週遭的經歷,都是最好的報導與記錄。

而第二堂至第四堂都是由郭志榮老師擔綱,學習影音及報導主題與情感的表達。老師的認真,是無話可說了,真的是宇宙無敵世界認真,講師,就是要找願意投入付出的,並不只是一般技術上的指導,而是老師本身也投入情感,並且用感情在教學。師資的部份,有別於以往的學術性“知識”單方面的教學,而是透過互動了解學員所需,並依學員們的生活背景,做為教學的題材,讓學員完全溶入教學的內容。

希望台大可以在計畫全部結束後,邀請所有的講師與各地協助配合辦理的單位負責人一起開會,針對計畫的實施做個分享與反省,也對日後的辦理,有一些建議。

三、上課過程
從第一堂開始,由主辦單位台灣大學說明為什麼要辦理這個計畫,及入門課程的了解,至第二堂課開始,上課就較吃力,因為需要使用電腦,學習將報導的主題製作成影音檔及圖文檔,因學員的電腦能力有限,讓工作人員擔心進度會落後。工作人員協助的過程,是緊張的,一直擔心內容會不會太難,與計畫的目標是否相符,難免會讓學員有小小的壓力,加上我們的奪命連環叩,不斷的打電話給學員,美其名是關心他們的進度,實際上是擔心他們作業做不出來。當然,還少不了慧仙的長篇感人的信,一直鼓勵學員。學生表示,參加過不少課程,就屬我們這個行政團隊,最關心學員,三天兩頭的問候,也因為這樣,與學員建立了情感,鼓勵他們不要放棄,堅持學習。

上課的教室安排,一直困擾著我們,承辦單位曾文社大希望提供電腦教室,上課是最方便的,但是,電腦教室不適合討論,人與人之間是有距離的。但是,若選擇在一般教室,學員需自備電腦,而且,社大還要想辦法架設無線上網,一時之間,很難決定要在那裡上課。後來,還是決定在適合討論的空間裡,工作團隊想辦法解決所有的問題。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因為“討論”這件事,對於這個工作坊的進行,是很重要的過程。

而原課程的規畫農人寫作這四個字,或許是因為我們預定好參與對像或是期待學習的產出結果,所設定的計畫名稱。這方面也與來報名的學員,及上課上課的內容與方式,也有所不同。並不是好與不好的問題,而是農人寫作一般的字面定議大概是農人來書寫或是書寫農人,兩個個方向。另“寫作”,也就是會加強“寫”的表現。而課程的進行是以圖文及影片的表現為主,當然,學生的反應,是賺到了,學到更多的東西。或許,日後在開辦類似的課程時,就可以強調出影音記錄農村的培訓。

四、行政作業
這次課程,台大有派兩位小天使助理來協助,對於協辦單位曾文社大而言,是很棒的支援,而我可能也錯估了工作的內容,在投入上,應該可以找更多自己在地的資源,如在地的大學生,分組來協助每個學員。前一兩週的行政作業,算是忙碌,因為還沒培養出工作的默契,當大家整個感覺到位了,情感正好時,卻己是第四週最後一天上課。

最後的成果展示,真的很成功,大家原先所擔心學員是否能完成作業,想不到,居然超乎我們所期待的預期,當天的感覺,是離情依依,好捨不得大家。學員非常感謝老師的辛苦,因為後面的課程,時間太短,又希望學員有一定的成果,要教出成果,實在不容易。郭老師在的課程,每次都上到欲罷不能,總是超過時間,一直被我提醒,要六點啦,天很黑,學員要下課了。想不到,學員也是欲罷不能,一直提問。而郭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一再解說細節,真的是連電腦白痴也學會了。我覺得老師是有抽煙的人,通常有抽煙的人每小時大概都要來個一兩支才能清醒,我觀察郭老師,可以一直上課,上到忘了自己有抽煙,總是在一天的課程全部結束後,要上車前往高鐵前,才去抽一支煙,算是給自己辛苦的一天小小的慰藉。

成果展當日,學員自備家裡的農特產,完全有機,是另一種“吃”的感動。老師開完笑說,不能用吃來賄賂,作業一定要交。學員除了帶來好吃的東西之外,連作業也都交的有聲有色,是“心”的感動。我現在回想起那一天,還是讓人懷念,那是快樂的一天,大家愉快的看著彼此的作品,說著自己的故事,彼此分享,還邀請大家到自己家裡聚會,我也想著,日後一定要一一去拜訪同學。這次的課程,時間上較短,下次可以考慮是否時數上可以增加,以利學員的學習,更能增進團體的情感。

五、心得想法
大家願意花時間,來學習這門課程,表示課程有他們想要學習的知識,這也是教育單位,辦理活動要負的責任。學員是有所期待,而我們,想要藉由這個活動,傳達給學生什麼樣的訊息及新知,要透過不斷的反省、思考、討論,工作人員與講師隨時注意課程的變化,並且修正方向。這一點,工作團隊默契很好,我與小天便也常互通電話,除了彼此打氣之外,也會討論分享,並將我們現場工作人員所看到的狀況,隨時回報給計畫主持人,做為方向的討論。

成果展並不代表這個課就結束了,我也開始一一的去做家庭訪問,開始拜訪學員,我先去找了三桂兄與麗姿姐,他們夫妻倆人,住在嘉義大埔的深山,我找了好久才找到。就如他們所分享的報導,真實的看到他們山上的生活,刻苦,卻很快樂。我鼓勵他們,一定要持續的記錄,讓大家可以透過報導,分享他們山上的活動。而蔣慶慧也與我們保持連繫中,也期待與她有其它的合作機會,另外其它的同學,我會陸續去拜訪,希望能延續這樣的情緣,並且擴展合作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