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報導技巧與公民素養並重:南非的青少年公民記者培育

林尚儀

許多人將公民新聞的興起歸功於網路與消費科技的普及,人們用隨手可得的設備就能拍照與書寫。然而,只要有相機或手機在身邊,就能激發使用者紀錄並編輯上傳,進而成為公民記者嗎?對小地方培育農民記者的計畫來說,南非經驗是值得參考的例子,南非學者蓋˙伯格(Guy Berger)在其〈青少年公民記者培力:南非經驗〉一文中指出,有錄製設備,並不代表就具備使用的技巧和動機,還需要外在物質條件的配合以及使用者的公民素養。

該計畫在南非的格拉罕鎮(Grahamstown)展開,格拉罕位於南非最貧窮的省分,沒有網路,地方報Grocott’s Mail是資訊流通的主要管道,但受限於價格,讀者主要為少數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多數鄉村人口和青少年沒有機會看報。該計畫名為“Iindaba Ziyafika",意為「新聞來了」(the news is coming),舉辦工作坊訓練青少年以手機簡訊報導公共事務並發表意見,並選擇部分內容於地方報Grocott’s Mail刊登,讓弱勢族群有接觸報紙的機會,也增加地方報的內容。

雖然通訊費用昂貴,手機算是當地少數較為普及的行動通訊設備,因此計畫以手機作為報導工具。工作坊配合手機簡訊型式,提供三種類型的短文寫作訓練,並以公民的責任與義務為課程的核心精神,培養學員的公民素養。該計畫的成果顯示,格拉罕鎮的鄉村人口普遍缺乏接觸新聞的管道與經驗,但有表達心聲的欲望,藉由工作坊的課程,學員得以對地方事務表達看法;但隨著課程結束,停止簡訊費用補助,這些青少年的公民新聞實踐並沒有持續下去。




由南非的經驗可看出,數位落差和公民社會的成熟度會影響公民新聞的發展。除了報導技巧,公民素養也是發展公民新聞的關鍵。蓋˙伯格指出,公民記者不是媒體雇用的記者,必須具備公民意識,並且持續地報導新聞,所生產的內容才具備公民新聞的要素。

與主流媒體合作 擴大公共領域
蓋˙伯格強調持續性生產以及與傳統媒體合作的重要性。在這個計劃中,地方報刊登青少年的簡訊報導,讓看報與不看報的族群有交流的機會,擴大公共領域的範圍,有助公民社會的形成。對小地方培育農民記者的計畫來說,訓練公民記者的技巧也培育公民意識,使其在課程結束後能持續報導,並思索如何與傳統媒體合作,擴大公民新聞的範圍與影響力,將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Berger, G. (2011). Empowering the youth as citizen journalists: A South African experience Journalism 12, 708-7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