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新科技草根培力公民權:加拿大的技術革命計畫

顧佳欣

「小地方新聞網」聚焦社區議題,由關懷土地出發,培養在地人說在地事,展現主流媒體長期忽略下,農業、漁業等,特別是與勞動耕作產業有關問題的多種面向。並透過網際網路傳播,是社會大眾獲得資訊的另類渠道。拜消費科技迅速發展所賜,手機或各種手持行動裝置都有拍照、書寫的功能,給予公民記者進行新聞報導的基本配備。然而,科技產品也不是被動地給予公民記者使用而已,加拿大社會學者賽基‧普魯克斯(Serge Proulx)在其〈數位媒體使用是否能嘉惠公民參與?〉一文中,觀察到科技圈有一群爭取資訊自由(主要是技術開放)的行動者,他們以使用者經驗作為技術創新的源頭,反而形成一種由下而上、草根式的技術革命,這樣的模式,更有可能擴及其他社會領域。

由當代資訊社會大哉問出發:科技與公民參與,到社會變遷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普魯克斯指出科技促進公民參與有一些要素:如精通技術、自我實踐與創新、以社區作為交換網絡等。一旦具備,公民不僅是使用者,也是知識的生產者,能夠自由傳播新觀點,科技則成為「解放」的重要工具與基礎。

普魯克斯利用參與觀察法,招募自願的大學生,參與加拿大兩個非營利組織的營運,並從中觀察團體內生產技術的成員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這兩個團體為:魁北克的社區團體「無線島」(Wireless Island),以及位於蒙特婁的自由軟體運動團體「Koumbit」。無線島主要推動社區基礎網路建設,讓社會大眾能透過網路互相連結;Koumbit原本是農民自治團體,本於「決定自己的命運」自治精神,鼓勵社區民眾自由取用新科技,也創造協作平台,提供免費軟體,推動技術,進而增進公民自主性。此外,Koumbit更力倡建立社區專屬的媒體。


科技自主 資訊共享新社會
雖然普魯克斯在這份研究中,並未對這兩個團體最終的具體影響進行測量。但他觀察到,這種力量是面對近三十年來主流思想的反動,這些行動者反對專利權、電信公司主宰的資訊環境,認為技術的限制,導致資訊流通產生障礙。因此,他們呼籲科技的「自由挪用」,也與「開放原始碼」運動之共享精神遙相呼應,讓公民得自由運用科技,充分表達自我的意見,強調資訊是一種公共財,以資訊共享社會,促成社會變遷。

對小地方培育農民記者的計畫來說,網際網路仍是執行的最重要傳播渠道,普魯克斯的研究展現科技創新與社區如何進行結合。在技術層次上,是自由軟體的共享取用,可以進一步提昇報導的硬體;在概念層次上,協作與合作的運作方式,讓社區公民的力量集結起來,團結力量大,爭取詮釋自我的權力/利。

Proulx, S. (2009). Can the use of digital media favour citizen involvement?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5(3), 293-3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