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新北市】來圓一個城市農夫的夢

圖文/余瑞清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厭倦了被水泥叢林包圍的日子,夢想著遠離塵囂,過反璞歸真的生活。雖說我也曾從自家陽台上,開始學習蒔花弄草,但往往都慘不忍睹,一次次的失敗,讓我覺得回歸田園的夢,越來越遙不可及,但想貼近土地的心卻愈加強烈,雖然知道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想耕種做個農夫希望渺茫,卻始終相信,若有心應該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吧!

這念頭一起,我開始關注農事的相關訊息,不意小女此時買了本孟磊及江慧儀所作的「向大自然學設計」一書給我,書中內容深深感動我,也更堅定了我的信念,於是上網查詢樸門相關訊息,驚喜發現江慧儀在永和社大開了一門「都市農耕」的課,傳授樸門永續設計的入門知識。課程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永和社大會在永福橋下的生態園區,提供學員實作的機會,單憑這一點,還來不及細看課程內容,就迫不及待報了名,成為「城市農夫」的學員。

在江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合力協助下,從畫出鎖眼花園、鬆土、堆肥、設施厚土耕植法等步驟,我完成了自己的專屬菜園,種下生平第一株菜苗,雖不知作物生長的結果如何,但內心的雀躍與激動,無以言表。

原本只是單純的想親近自然,學習耕種,沒想到才上了幾堂課,卻已有滿滿的收穫,不單圓了城市農夫的夢,還藉由農業寫作的課,在專人指導下,紀錄農耕歷程。更感恩的是,認識了許多為環境保育努力的志士,和他們的遠大理想相比,我個人的小願望實在微不足道。我預期接下來的課程會更精采,如果你也想一圓做城市農夫的夢,別再猶豫,快一起來築夢吧!

【新北市】從事農耕的初衷

圖文/葉惠如

是只吃蔬食而起、是受夠了不斷發生的食物安全問題、抑或是對本土糧食自主率的使命感。

汗水的犁鋤得到平凡的收割,仍如同孩子般地炫耀著,這樣的分享踏實也恆長;從栽種之間見到了自己,對土壤的誤解、整地的辛勞(十月份當天中暑)、選擇的徬徨(種甚麼)、遭遇蟲害的慘況(開始想辦法找辦法如撒木灰、苦茶,種忌避植物)、收成的差異(同學種的菜像小樹一樣高)...總是不斷地和自己對話。


這我們的鎖眼園地,可不是啥麼墳頭!

南瓜正快速蔓延至容身之處...

纖弱的收成還是另人雀躍:-

蝸牛們讓人充份理解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剩的也沒打算留給我吃啦:-(
旅行時,追逐在地美食文化,各地食材的背景故事,從氣候、水源、土壤、人文...獲得啟式,手裡的一碗裝填無數人的汗水智慧,多與少、加與減、變得猶豫再三,食物的搖籃卻充滿了無限的崇敬。


異鄉的自己對土地認同更是多些,味蕾也經常驅使著回家的路,要求自己在食物的原材上不做多餘的調味,也願意去發現默默為本土食物耕耘者的故事,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從支持到分享,進而成為都市農夫,自耕自食的生活。

跟隨社會的腳步自以為是的成長著,忙碌的生活步調讓吃飯僅僅是行程上的,從昂貴的山珍海味、頂級飯店自助餐~二十四小時便利店微波食品、網購鮮食包,飲食的方式如此便捷,讓自己忘漸漸遺忘了在廚房外殷切期待,也遺失了應景傳統節日裡家人共同傳承手作古早味的時光。
為家庭煮食是發現食物的真象的開始,從想烹煮出腦海中的好味道,愛上四處採購各式調味料、打聽絕佳食品,只為了展現一桌令人驕傲的珍饈佳餚,漸漸地迷失於一層層繁複的添加,究竟食物的滋味應該是如何?對土地所給予的,心裡懷抱更多感恩。

食物森林中有著屬於自己才能理解的浪漫~~~

【新北市】原住民朋友帶我們去採收桂竹筍(上)

圖文/蕭欣毅


四月初到五月中是桂竹筍的產季,聽說去年產量很少,而正好今年烏來山上有打春雷和下雨,所以今年桂竹筍的產量還不錯。

我太太香君目前在福山農場種菜,也因此認識了一位原住民婦女美齡。美齡經常到農場打零工,幫忙退休的黃美玲校長拔草。經過幾次的閒聊得知她20歲時就發現腦部有腫瘤,視力也因為腫瘤的影響而不太好,有時會產生憂鬱症使她躲在家裡不出門。醫生有建議她不要曬太陽,但是因為想要幫忙貼補家用,即使不應該常常曬太陽,她還是會來農場拔草。黃美玲校長常常跟香君說,美齡拔草很仔細,動作也很快,交給她做事很放心。美齡在山上有遇到香君時,就會主動的拿溪蝦,山蔬,羊奶頭(又稱牛奶蒲),桂竹筍,他們所擁有的山產給香君。

美齡的先生國揚,也是原住民,主要在建築工地作事,遇到下雨,不能上工當天就沒收入了。國揚和美齡有二個小孩,大兒子唸高中,小兒子唸小學二年級。由於腦瘤的關係,美齡被醫生認定是無法生育的,所以她先認養了姊姊的小孩,多年後,上帝的恩典讓她奇妙的懷孕生了小兒子。因為大兒子和美齡的年齡差距沒有超過18歲,所以不能過繼給她,相對的也無法領政府的這方面的補助。她的兒子們都很乖巧,大兒子是角力選手,平常住校,小兒子住家裡,放學後常來田裡幫忙媽媽拔草。
四月中的某一天早上,我和我香君上山種菜,經過國揚和美齡家,本想順道載美齡到農場打零工,正巧他們當天要去採桂竹筍,問我們有沒有要跟,所以我和香君就跟他們上山去採桂竹筍了。但一開始看到要走的路時就有點嚇一跳,那斜坡算是路嗎?實際開始走後,果然沒想像中得容易,但也來不及回頭了。一路上美齡不時叮嚀我們要小心路滑,不要抓到枯的樹枝或竹子。這山路大都是斜度大於45度的斜坡,他們後背著籃子,深入竹林裏。




到達他們先到預定的地點後,在採桂竹筍前,國揚說要先拜神,他就開始用原住民母語唸了一長串,我只聽得懂最後他說『阿門』。接著就他們就開始深入竹林採筍,我和香君都採身邊容易採的。平時,他們會在山上剥殼再下山,先剥殼可以減輕下山時的重量,只是因為我在山上被蚊子叮得太慘了,所以國揚剥了一些筍殼後,就決定先帶我們下山。 要下山時國揚說,今天採的都給我們,嚇了我們一跳,他們的經濟來源都是靠著打零工的收入,這半天時間的採筍子再另外花時間煮筍子理應要換到一些費用的,怎麼他們就這樣白白的給我們。為什麼一個在物質上擁有那麼少的人,卻能給得那麼多呢?這讓我和香君相當的感動 。 在煮筍子等待的時候,國揚流露著一種自信的表情,指著前方幾十公尺的教會說,那教會是他們自己蓋的,他們沒有錢請建築師和工人,但靠著他們每個人工作十天領一天薪水,就把教堂建造起來了。國揚他們夫婦也順便教我們認識山蔬,川七,羊奶頭這些山上的植物,並教我們要怎麼煮這些山上的土產。我和我太太覺得他們懂得東西真是多啊,而且他們擁有的生活技能都是我們所缺乏的,我們老是用這個社會的價植觀來看他們,是否只是顯現自己的眼光太狹窄了呢?


【新北市】傳統青草茶遇上園藝治療, 跨領域混搭創造老店新生命!

圖文/林亭均

傳統在地的雙連市場,緊鄰雙連捷運站旁的攤商中,一群年輕人駐足聚集。這裡是屋齡80 年的青草老店,經過一順青草店與草盛園園藝治療工作室聯手打造之下,將原本漆黑、雜亂的青草店,重新裝潢,保留原始結構袒露呈現,營造出溫馨且放鬆的「人與青草對話空間-草盛園建興青草店」。


老店裡重新打造的空間,額外規劃一區擺放懷舊的課桌椅,提供給消費者坐著品嚐青草茶,打破傳統喝青草茶「帶著走」的觀念,增加了顧客可以駐足停留、休憩的空間。同時,這也是與「園藝治療」結合的空間,讓顧客或學員可以學習將台灣傳統青草植物融入現在都會的生活中,透過直接與植物的接觸產生和大自然的連結與互動,進一步軟化、喚起內在最單純的悸動與感動。


老店維持不變的是對於台灣傳統青草植物與飲品的用心與堅持。本身在萬華是青草行第三代的翁老闆,每天手工現煮青草飲品, 不使用任何添加物,追求新鮮自然的品質,因此保存期限只有五天, 無法如期販售則全數銷毀。


跨專業領域的混搭風格,不但讓台灣傳統技藝、文化得以傳承與延續,更讓人重新建構與大自然最純真的接觸與回憶、重回大地之母的懷抱,更是歷史老店延續生命的開始。





【新北市】喜笑花生迎媽祖

圖文/吳鳳真

媽祖是台灣分布最廣、信徒最多的民間宗教信仰,每年農曆三月,媽祖的遶境、進香、慶生等活動都會掀起熱潮,期間無數民眾參與、爭睹聲勢浩大的陣頭和祭典,在鼎盛的香火,接受媽祖文化的熏陶和洗禮。


元長鄉頂寮村於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起三天也參與了吳地大東庄地方迎媽祖活動,頂寮村的遊子們也都會在這一天回來自己的故鄉,一同歡慶頂寮村最熱鬧、最感恩的日子,這是媽祖的慶典,也是頂寮人團圓的日子。


媽祖遶境,八名轎夫扛起神轎,晃動神轎,除了表達對神明的尊敬,據說還能消災祈福,進香的隊伍就上路了。


進香隊伍所經之處,沿途居民擺香案祭拜,地方陣頭也前往迎駕,或接引到該地的廟宇駐駕。很多人還提供免費的飲水、食物。此外,遶境期間大家互相扶持、鼓勵。所以,這項活動不但是人與神、神與神,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誼。


大熱天的跟隨媽祖的腳步,沿途的民家擺起了香案桌,喜笑花生倉庫前也擺設香案,誠心迎接媽祖來到,媽祖的腳步走進鄉村田野間,感受農民的虔誠之情,多年來感動依舊不變,眾人的雙手合十,誠心的等待媽祖一行的到來,有著最虔誠的神情,這就是阮庄腳所在的可愛。


真的,鄉下人有著最虔誠的信仰,她們的心總是帶著謙卑,當心純就懂感恩,這濃厚而化不開的真摯情感,有機會,您一定要來跟媽祖的腳步,來一趟頂寮村之旅,感受一下迎媽祖的暗瞑,這裡有可愛的農人,有熱情的居民,還有那慈祥和藹的媽祖。








【新北市】都耕樂

圖文/侯志欽

「我讓蔬菜和雜草如同在自然環境中成長,相互競爭也彼此扶持,我不為他們排除障礙或安排道路,因此能夠存活的就長得健康、強壯。」

位於台北市南邊郊區的現代都耕樂園,經過兩年有機無毒種植,多數的都市農夫已經開始享受親近大地的樂趣。




每人擁有的雖然只是幾畦小地,卻四時輪種各種蔬菜瓜果、香草花卉,有人搭起高棚低架,甚至有人實驗種植高粱小麥,可說是昂然繽紛,各具特色。不分晨昏、晴雨、寒暑,都有人舞動鋤鏟、揮汗耕作,空餘時間則前後探巡、彼此欣賞,交流心得外甚至交換種植成果。




相對於他人的井然有序,寶蓮顯然是獨特的例外,她的土地並不分畦也未分區,更重要的是從不除草。她總在眾多的草本植物中小心翼翼的工作,尋找適當的角落播種育苗。


這樣的種植方式,曾招致許多人的質疑,擔心引來不必要的雜草種子或增加蟲害。她則認為大地原本養育萬物,人為栽植如果盡量與自然滋生的共同成長,將可產生合理平衡。在和生長茂密的各種植物間,她種植的各種作物果實確實不大,但卻香氣濃郁、自然芬芳。至於其他夥伴的擔憂的問題並未出現,除了生長快速的紫蘇之外,也沒有產生太多越界問題。



參加這個農作計畫的人,常藉著收割與換季製作堆肥,所有作物除了進入餐桌的部分,其餘的盡量回到大地;至於不時來訪及大口享用種植成果的昆蟲,除了輕輕的把它們請到一旁,集中管理的紋白蝶幼蟲,還被招待高麗菜老葉大餐,「客人來總不能讓人家餓肚子」,寶蓮如是說。



經過兩年種植,許多人已經開始自行育種,香菜芹菜種成滿天星,茼蒿美得像如瑪格麗特,九層塔開了成串的小紫花,鵝仔菜也有如小雛菊。



 為了迎接夏天,抗旱保水的小池,養了幾株蓮花,也有蛙類來產了卵。這個原本堆置棄物的倉庫空地,經過整理恢復及有機農作,再度育養豐沛生命,成為帶來盼望的好土。






【新北市】當蟲蟲遇上有機

圖文/朱春鐘


有機首部曲:
    一時的興起,在自家陽台的花盆裡,灑下些許的小白菜籽,若照說明書上寫的,約30~40天,就可採收了。
    綠韻蔥蔥,過了15天的小白菜長得特別的好,教人信心滿滿,朝陽灑下,是分外迷人,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Good



有機二部曲:
    沈醉在粉嫩粉嫩的嫩葉映像的朝氣蓬勃,經過了21天,正準備來去幫他疏苗,讓每棵白菜,都有較寬敞的生長空間。但是,每片葉子,都出現了缺口、咬痕,出現了綠色蠕動物,白紋蝶的幼蟲,每隻都肥嫩肥嫩的樣子,小鳥知道了,一定粉高興




有機三部曲:
    在這次的蟲食鯨吞後,剩下了半片葉,布滿的蟲洞,是通往蟲蟲的快樂天堂
Try過,就有體會,有機,還真不容易:
1.不灑農藥、不用化學肥料,等不及菜長大,已被啃了一大半。
2.要赤手空拳面對大自然,是沒有勝算的,或架網、或隔離、得想些辦法,因應才行。
3.蟲蟲也進化了,牠在吃飯前,會先把自己牢牢的纏在葉子上,任那大風吹,大雨下,就是不會掉下來。自己也要想辦法進步才行



 弟弟自願抓蟲,卻抓不完;姊姊說用辣椒水,終於停住了蟲蟲的攻勢,但小白菜,也跟著累了。架網隔離,應是不錯的辦法,But老天爺又給了另一個難題,陽光不足,小白菜長得更慢,更沒朝氣的樣子,得再想想辦法才行。
    在撒下小白菜種籽的第40天後,有努力就有收穫?還是徒勞無功?還是要,加油!加油!

蟲蟲才是最大的贏家
培養羽化升天的心情





【新北市】我拒絕吃農藥

圖文/翁秀霞

有一次我們公司做市場調查,我在路上隨機問一個阿伯早餐吃些什麼?他竟然回答:「吃農藥啦!」看著他黝黑帶著微笑的臉龐,我以為他在跟我打哈哈,於是再問他:「我知道青菜有很多農藥,但是阿伯您早餐都吃些什麼呢? 」他還是回答:「吃農藥啦!」原來他在南部種菜,用了很多農藥,這些菜都賣到台北來,最後阿伯甚至說:「我們那裡的人都說台北人很厲害,毒不死。」

看著種菜阿伯似笑非笑的神情,一點也不覺得害人是不對的事。我笑不出來了,難怪聽到這麼多親朋好友得癌症,難怪現在有好多人,一退休就下鄉種菜,甚至很多忙碌的上班族,公司老板等不到退休,就利用假日種菜,原來農藥氾濫是真的。

雖然我不曾種過菜,但是我也開始萌發種菜的念頭,因為,我不想讓家人吃農藥。今年初當我知道我的社大同學,忙著溼地復育的工作,荒於照顧他的農地,於是跟他商量,讓我做他的佃農,他竟然爽快的答應了。於是101年3月我在新莊一片約20多坪的土地上,開始了農夫的生活。

雖然我的時間很少,每個星期只能抽出半天到農地,但是我很享受農夫的工作。每個星期我都會帶帶些小苗和果樹到菜園,一個月多月下來,我已經種了二十種青菜,六種果樹了。看著這些農作物,他們沒有化學肥料,沒有農藥,但是他們每週都在長大。我相信陽光,土地還有水是神奇的魔術師,會讓我的果菜健康蓬勃的生長。

【新北市】洋蔥,也想擁有身分證

圖文/沈岱樺


前言=
屏東蔥農林昇風談起那段車城洋蔥曾經風華的外銷史,邊拿起天天筆耕的洋蔥日記告訴我們:「再加入產銷履歷之前,我就開始記錄洋蔥的生長,隨時掌握投入的人力與資材成本」,做足功課的他,只想給心愛的洋蔥一張身分證……


主文=
臺灣原來不產洋蔥,早年洋蔥都從日本進口,日據時代雖曾研究試種,但皆告失敗而中止試驗三十餘年。直到民國39年才又開始試驗,至民國43年,臺灣才自行生產洋蔥成功,此後數年產量大增。隨即由大量進口而轉變為大量出口,產地則由中部快速轉移至南部,大量集中在高雄的林園、屏東的車城、恆春及枋山等鄉,所產洋蔥約半數內銷、半數外銷,外銷主要以日本為主。
如今,這段外銷風華早成為蔥農美好的回憶,但擁有身分證的洋蔥不怕沒銷路。車城地區的農民與輔導農會觀念好,願意投入產銷履歷的認證工作,在民國97取得首家產銷履歷認證,於全國大型量販超市如松青超市、家樂福、興農超市等都可以買到安全健康的洋蔥。
從外銷年代到產銷履歷,車城洋蔥是屏東地區第一個取得產銷履歷,卻沒想到產銷班班長竟在去年意外事故,產銷履歷的執行工作目前正等待考驗與接手。不過在這趟的產地拜訪後,洋蔥的身分證意義已從有形至無形,強烈感受到農民、推廣人員、研究人員等都非常積極用在地觀點思考洋蔥產業,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更應該好好支持這一年一收、吹著落山風的田間黃金-洋蔥。


定期拔草,是照顧洋蔥重要的田間管理工作

渾圓有活力的蔥球,是吹著恆春落生風長大


昇風大哥巡視蔥田,表情專注

想給洋蔥一張身分證,必須勤勞為它寫日記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新北市】金蕉「場長」甘苦談

圖文/蔣珮伊




「甲恁講,恁阿公現在是『場長』喔!」
還記得當時聽到這個名詞時,我立即發出「哇!廠長欸!」的讚嘆,但也疑惑著阿公怎麼棄農從工去了?原來此「場」非彼「廠」,阿公的角色,是村莊附近的香蕉集貨場的公關,除了負責告知蕉農們每週的收貨日、目前的價格,更重要的是要到集貨場去陪那些拿香蕉來賣(台語稱作「交金蕉」)伯公嬸婆們聊天、小酌一番,中午時,由阿媽負責大家的午餐,據說許多人都為了她那滋味十足的「飯湯」慕香而來,一手交香蕉,一手遞飯,兩邊都心滿意足。


在鄉下,每週的收貨日其實就是一個聚會日。大家帶著自己辛苦種的作物來這兒賣,順便跟道友們分享一下種植情況、蕉價,以及不可少的八卦閒談。此時,如何經營一個集貨場的氣氛,讓蕉農們喜歡來這賣,就成了除了價格之外,另一個重要的關鍵。

人緣好的阿公,常常一大早就要出門去「陪酒」,個性溫厚的他,可以聆聽、可以帶起話題,我每每騎車經過,看到的總是一車車乍綠的香蕉,以及一圈圈聊天的人們,那個圓可以擴大成公民論壇,也能縮小為「心事誰人知」的吐苦水時間。那種真摯又溫暖的人情,總是伴著飯湯的香味,瀰漫在集貨場中。



然而,身為一個在老闆與蕉農之間的角色,阿公的壓力卻也不小。有時集貨場的價格開得不如其他場的高,但為了維護一定的交貨數量,阿公阿媽也只好先謊報個比較好聽的數目, 鼓勵大家來交金蕉。「不會啦,現在應該15元還有吧?」、「我跟阿文仔講現在擱有17元,安捏甘好?」或是有時,有些人會獅子大開口,直接挑明「你不買酒給我喝我以後就不來了」、「去幫我割香蕉我再來這裡交」。這一切該如何應對處理?自己的角色究竟是什麼?常常我聽著爸爸、叔叔在飯桌上給建議時,就會覺得,阿公阿媽其實一直還在學。

但對農人而言,這些價格起伏、人情冷暖,就是與生活綁在一起的。心情擺動於起伏有限的價格之間,只要多個一兩元能眉開眼笑,或是為了賠本而更進一杯酒;去哪裡交金蕉比較划算?這一季要種多少?也許對某些每日看著收入幾億元上下浮動人而言,這些計較斟酌很無所謂,但這就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樣子、都是他們切身在乎的事,生活中的小甘苦,才是這些這些蕉農每天所感受到,最實在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