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深坑】肥料和土地的關係

圖文/黃宏霖


      在這個年輕的臺灣地質史中,隨處都可長的土地。並非是一定的道理,世界上許多地方的土地都是不毛之地及貧瘠的,因為他們太古老了!大自然的古老平衡原則就是有我有她,互利互生。但我們在商人的洗腦中,以為外觀漂亮、量化生產後的便宜才是正確的。因此市場 習 慣 性 的農業 傳 承 應孕而生,量化密集栽培、天敵牽制減少、單一蟲害大發生、農藥大方抑制、殘毒永留土中、微生物說掰掰、土中肥力驟減、無肥無作物、落入購肥陷阱、商人洗腦成功、口袋依舊空空、從栽到收只換來商人的肥料及農藥和滿頭的汗珠,生活有改善嗎?


        因此我們單就肥料面來作考量,但由你自己決定要用別人的慣行農法,或是自創獨特的自然農法。肥料中,不外乎:

氮 ---  顧 葉 
磷 ---  顧 花果
鉀 ---  顧 枝條 & 
微量元素 及 其他肥料決定土下世界的生與死

消費習慣決定買價
買價決定用肥後的另一個世界您介意嗎?

慣行農法開銷平衡 ( 顧佛祖 or 顧肚子 )一個令人省思的好問題?
誰作領航者?你、我、政府、消費者。
化學肥 --- 吸安式的快速
有機肥 --- 漸進式的自然      
增肥 (進補轉大人)

        慣行不可轉換嗎?消費習慣亦不可嗎微生物、動物、植物、害蟲、食物、人肚,誰破壞平衡肥料既是微生物相的廚房,有誰問它們要吃什麼所以我們不長知識的行為,啥時才可體會互生互利。

        用有機肥時不要再問它為什麼會長出蟲來,因為她無毒又自然ㄚ,很受萬物寵愛。有如古代皇帝進食前的銀器試毒之小蟲大隊,讓你吃的健康自然,VIP級的尊貴,你還在乎嗎?    

        用化學肥後不要再問它為什麼土會硬硬的,因為它已酸化掉,萬物逃之夭夭了!
尊重萬物,以此物種換另一物種,土地該有的內涵非由人之角度來左右。土地和肥料的關係,該由土下生物決定,而非由土地上的我們來栽決,你認為呢?



【深坑】洛神花

圖文/蔡宛均、黃敬淨

最初人家送我幾棵苗,我沒事無聊就玩玩,主要還是我老公在種。後來婆婆看人家在賣,覺得很好賣,所以第二年就種很多,但數量還是在一百顆以內。       





        依目前種植經驗:洛神花根很淺、土很鬆,所以小時候要照顧好一點。三、四月播種,七、八月撐過颱風不被刮掉才開始成熟。更何況我種在三芝,風一吹其實很容易就掉。到了九月、十月可以慢慢採收,十一月差不多就到尾聲,因為後來入冬太冷就長不出來啦。


     











        關於採收的部份其實很辛苦,要一顆一顆拔,我女兒每次採收都說手會紅紅的。要收成的時候,一個禮拜我會帶著女兒去一次。這樣不但可以跟表弟一起玩,也不會一直在家看電視、玩電腦,而且小朋友也都玩的很開心。

        整體而言,種洛神花對農民是比較有經濟效益的。但我們家比較隨性,一開始會種也是機緣。種著玩玩,多了吃不完的才拿去賣。有時候是賣給人家,但比較常跟鄰居分享,大部分的時候送一送就沒了。我覺得洛神花可以讓我家人吃得很開心,也能送給鄰居聯絡感情,這樣很好。


      












        洛神花顏色紅紫很漂亮,酸酸甜甜的氣味,跟李子有點像,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很適合醃漬做成蜜餞或是煮茶。洛神花煮成果汁小孩子也很愛喝,作法是剝開洗淨加冰糖和水一起熬,冰糖的量可以自己斟酌,但是因為有點酸,我以我建議多加一點。作成果醬或蜜餞可以放比較久,果醬可以抹吐司或做西點,還有可沖成茶,作法就是洗淨撥開後加糖熬到稠狀。蜜餞作法是先洗淨晾乾,用鹽醃二十四小時後,加冰糖攪拌、放冰箱,一天重複一次,總共三天,就可以吃囉!

【深坑】另一半對有機的堅持

圖文/周寶珠

        結婚前先生問說:『要住山上﹖還是山下?山下要整理,山上只要油漆漆一漆就可以了』,因為隨意回答一句:『隨便都可以』就這樣迷迷糊糊呆在山上。

        三個孩子陸續出生,我過著家庭主婦的生活(帶小孩、煮三餐、整理家裡),每天看著公婆為著農事而忙碌,不太明白他們為什麼這麼忙,直到孩子上學,婆婆身體出狀況,我開始學幫忙挖竹筍,才慢慢了解農人的辛苦,尤其是堅持對農作物的不用藥。


        我的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一開始自己做堆肥,利用以前有養豬收的廚餘加入米糠、木屑讓它發酵,過程中比較辛苦的是要去作翻動讓它均勻發酵,用機器很輕鬆,用人力就很吃力,所以在當時我不是很認同他的作法。接下來又用過期的牛奶、鳳梨皮發酵來當竹筍的肥料,反正只要有人無法處理的果皮,他都會收回來做堆肥。

        有時會問他為什麼這麼堅持?他說:「土地是給世世代代用的,而且用了化學肥、農藥對自己也不好。」

        因為不用農藥所以菜蟲很多,所以蟲吃剩下的才是人吃的,所以很健康。


把收回來的廚餘加上木屑做成堆肥。

【深坑】田頭‧街尾‧土地公

圖文/陳維霖


古時農諺有云「驚蟄聞雷,米麵如泥」、「驚蟄未蟄,人吃狗食」

        自古以來,「驚蟄」這天,一直是農民忙著播種插秧的時刻,雖然現在深坑地區,耕作稻田的面積,逐年縮小,稻米產量也只能讓耕作者餬口,守護在田頭一偶的土地公,對這片土地的善心,絲毫未曾改變。


        隨著深坑老街的更新,街尾的土地公廟也換上新裝,安座大典,在熱鬧的八音中,揭開序幕。

        一早,來自各地的民眾,聚集在此,為這難得的慶典,奉獻上自已的氣力。



        空氣中,濃濃的煙硝味中,夾雜著湯圓的糯米味道,一群婦人搓著湯圓,把喜悅的心,藉著一顆顆,甜甜的湯圓,送進在場每位參與者的口中,那是幸福的味道,傳統的味道,也是傳承的味道。

        吉時一到,老街土地公,重回神案上,繼續眷顧著,這群廣大的民眾,傾聽他們虔誠的祈求,或一些無理的要求,藉著上升裊裊的煙香,所有的祈求、要求和默禱,土地公默默承受著,像一位無私的母親一般。

        

        大典之後,早已飢腸轆轆,街上婦人早已備妥豐盛的餐飲,葷素皆有,這些油飯、炒麵、肉羹湯等等,照顧到每位民眾的需求,在凡間,土地公無法做到的事,這群土地公、土地婆,總能代勞,天上、人間,在飯菜香中已融為一體。

        下午的繞境,街上鬧熱滾滾,鞭炮聲未曾間歇,土地公巡視著這片祂守護的莊園、宅第,和所有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繞境的隊伍,雖然沒有華麗的仗陣,虔誠的腳印,一樣深深烙印在走過的每寸土地上,和許許多多人們的心中。

        德國已故舞蹈家碧娜鮑許曾說過:「我在乎的是人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這句話我深表贊同。

【深坑】從深坑出發走106號縣道經雙溪口

圖文/蔡靜江


        從深坑出發走106號縣道經雙溪口、菁桐、平溪、十分寮往雙溪的方向,沿途風景秀麗山路蜿蜒。偏僻的山林裡座落著一些小村莊,老人和小孩悠閒的過著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清平生活。開著車子離開都會的塵囂,沿途欣賞風景,鬱悶的心情也隨之煙消雲散而頓時開朗了起來。






        其實相對於都市生活便利快捷,很難想像這麼不方便的地方會有人住。也許只是世居在此,不適應都會生活緊張的步調。也許是我們都市生活快速便捷根本沒時間思考的:因為這地方充滿記憶,而城市沒有。然而令我興奮的是我一下車便走進一個桃花源,裝著滿滿行囊的愛才離開。






        離開雙溪來到貢寮、福隆、。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藍天碧海,看著海浪拍打著暗礁激起白色的浪花。曬著太陽、吃著福隆便當、欣賞眼前壯闊美景。

        吃飽後又是探險時間了,岩石海岸處處充滿驚奇。滑溜溜油亮亮的海藻像綠衣裳、一絲絲的海藻像秀髮蓋在岩石上、螃蟹將軍謹慎的來回巡邏……


        遠遠看到一個穿著潛水衣的男人和兩三個全身包裹著的婦人坐在岩石上,我高興得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飛奔過去,因為我知道這可以讓我與腳下這塊土地找到更多聯繫。

【深坑】都市校園拓荒者---快樂101農場

圖文/黃詩婷



  都市裡的孩子,很難得有機會能自己種菜,除了自然課程中的種豆體驗外,他們很難再有其他機會自己親身去翻土、播種、澆水、除草、為作物做記錄。身為農家子弟的兩位老師,雖然家中有人務農,但自己親身下田耕種的經驗卻很少,於是我們靠著嘴巴去問、上網去查適合栽種的作物,在校園間,向學校的總務處提出申請,請求將校門口進來的一區荒廢花埔,做為我們資源班孩子種植蔬菜的小空間,開始試著帶著孩子種植,於是開啟了一學年的開心農場栽種體驗。

  我們一起邊做邊學,教孩子怎麼拿鋤頭、灑種和蓋土,一共種植了許多種蔬菜型作物─皺葉萵苣、茼蒿、地瓜葉,下學期更試著種植番茄、茄子。


  經過了翻土、施肥、澆水的辛苦過程,好不容易發芽的皺葉萵苣,在校園中被學生踩踏,小朋友們感到震驚,也感到心痛!商討對策後,小朋友們在課程裡,製作做出手工告示牌,讓校園裡的孩子知道我們正在栽種、並拉起細繩,警告請勿踐踏。小番茄遭受鳥類的偷襲,成熟的果實被啃食露出一個大凹洞,在動腦筋思考後,他們決定動手,用報紙把果實包好,不讓鳥類看見熟透的紅番茄,進而有機會啄食。


  一連串的過程中,孩子們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與執行;看見辛苦的小菜苗被踩踏,猶如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受傷般的心疼,他們也開始漸漸互相影響,無形中的道德培養與悲憫之心,正在他們心中萌芽、滋長著,對生命萬物的尊重,也是他們學習的一課。




  豐收後的蔬菜,孩子們除了自己食用,還贈送給予附近一間老人院。第一波的成果,我們來了場火鍋party,自己動手洗菜、準備食材與烹煮,孩子們一直從過程中做中學,學中做,老師們的收穫更是不少。第二波的成果,除了獨樂樂外,更要他們學習分享快樂,不是只將蔬菜運送到老人院而已,他們更練習了舞蹈和非洲鼓,表演給阿公、阿嬤看之外,還更直接的和長輩們互動,和他們聊天與按摩。



t「快樂耕植,耕植快樂」,開心農場的體驗會是他們學習生涯中,有別於在教室內學習的難忘體驗。


【深坑】深坑茶葉產銷班第一班

圖文/高義泰

        我們是一群作茶人組成的團隊,為台灣的農業和深坑的茶葉打拼。目前成員有17人,是好鄰居,更是好的工作夥伴,在深坑農會輔導下一起創新,追求具有特色的文山包種茶。





源起
        生長在台灣北部的文山包種茶,帶有優雅的香氣和清的滋味,飲後口齒芬芳,心曠神怡、好茶清香撲鼻,飄而不膩,源自茶葉本色再而三,滋味圓滑新鮮無異味,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論韻無求。


( 手炒茶 )
  從前想從事茶葉製造工作是需要練過功夫才能勝任

1. 奶油桂花手
炙熱的陽光,30餘度的高溫,採茶阿嬤們俐落的雙手,不停的動作,斗笠下露出……

2. 鐵沙掌
鍋中溫度超過200度,作茶師傅站好腳步,兩手伸入鍋中,茶葉與鍋面接觸發出的聲音,!!!眼見為憑。

3. 太極腳
80歲的連根伯坐上長椅,兩手一撐,雙腳用力,戳、揉、轉、收,茶葉竟像一顆足球。


        這些辛苦完成的茶葉藝術品,喝一口,有帶給你們多少感動!而現在都已經以機器幫助製作府和衛生安全的茶葉了。

        目前的深坑茶葉產銷班班員平均年齡已到71歲,耕作茶園面積也陸續減少,但不變的事一樣用心管理茶園,人工除草,適量施肥以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條件.離所當然也就能作出自然回甘的風神茶。


【深坑】讓農民曆成為生活一部分


圖文/王昭懿

        年底到農會領會員禮券時,照例又收到一本新的「農民曆」,順手翻著內容,不禁沉迷其中,臘月、端月、花月、桐月、梅月、蒲月、荔月、瓜月、桂月、菊月、陽月、葭月,看著這些名稱,十二月份似乎不再只是單調的數字,而是像圖畫般的在眼前輪番展現。

        開學日,放完寒假的孩子一進教室仍吱吱喳喳說個不停,完全沒發現二十四節氣依序排列,正靜靜等待關注的眼神,我耐心的等候著,終於──注意到了!霎時七嘴八舌,一陣騷動「老師!那是什麼?」「啊!清明節!」「冬至吃湯圓」「我知道霜降跟九降風!」;趁著討論正熱,我趕快統計到底小朋友在二十四節氣中認識多少個?竟然只有清明(因為要掃墓)、冬至(可以吃湯圓)是大家都知道,其餘零零星星少的可憐!我的心中有著不少的感觸,這時兒時的田邊記憶一幕幕翻轉湧現。「種蔬菜」─這學期的第一要務,就著黑板,我仔細的說明春天的各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利於種植的原因,各項工作內容的理由,正巧今天就是「雨水」。

        經過二周的蒐集及討論,在驚蟄的前一天終於種下了蔬菜種子,三天後小朋友發現發芽了!吱吱喳喳,樂的來告訴我,興奮的不得了!

        另一班的空心菜發芽了!孩子們趕忙拿到自然教室告訴我,他們的小菜苗不再彎腰駝背「沒臉見人」,已經「露出雙手(葉片)YA」了!回教室前,一向認真的秋寰憂心忡忡的問「老師!雷把蟲都吵醒了,它來吃空心菜怎麼辦?」「準備把它驅逐啊!這是第二步驟」我說,說完我心裡暗自竊喜!有小朋友把「驚蟄」記住了!




後記:321()安成衝進教室說:「老師!昨天是『春分』白天、黑夜一樣長對不對?」唉!我快哭了,這個上課時動來動去的小孩竟然也留意起節氣了!

【深坑】地方信仰文化與農民的關係

圖文/高春燕


       農村流行一句 三月肖()媽祖 , 也就是我們知道的3月自南到北的農村都在辦理進香活動 , 尤其近幾年來已快變成全民活動甚至是國際性的嘉年華(媽祖遶境活動);三月農民已將秧苗插下,趁著農閒時間舉辦進香活動,讓農村的居民有機會聚在一起交流,順道看看其他地方的農作情形,最主要的是藉著宗教信仰去祈求一整年的平安順利、風調雨順及五穀豐收。



        村中農民覺得趁著這時向上天祈求或向信仰的神明說明這一年的期待,希望能在這一年裡能旺旺旺(不管是農作或收入都能大豐收)



【深坑】種地瓜 送愛心

圖、口述/蔡金來
整理/胡瓅心



        當初我剛好有一塊閒置的農地,可以拿出來讓大家使用,作為「種地瓜,送愛心」活動所需的農地,因為這個機緣,我也就加入了這次的活動。「種地瓜,送愛心」,就是自己親自照顧地瓜,每個禮拜來田裡幾次,看著地瓜成長,收成之後,除了一部分可以採收回家品嘗之外,另外的很大一大部    分是要在義賣會時販售的,最後我們還會將販售所得的收入捐給慈善團體。所以這個活動的意義不只是讓大家體驗農事,讓大家認識地瓜生長的點點滴滴,也是在做愛心!



        若是問我特別想要分享這個活動中的哪一件事或哪一個人,我覺得我們籌備這個活動,從活動開始前到活動開始之後,每一個人的付出都不能忽略。從不到10歲的小妹妹,到80多歲的爺爺,每一個人都認真參與這次活動,此外,籌備活動的工作人員,大家分工合作,有的人負責拍照,有的人負責文字記錄,有的人當老師教導如何栽種地瓜,也有義工來幫忙進行義賣活動…大家都為這個活動在盡一份心力,也都很辛苦!




        我平常的農作都是在栽種茶葉,覺得種地瓜比起種茶葉是個很有趣的活動!比較不會乏味,適合大家參與,而且最棒的是地瓜收成後,大家還可以一起窯烤地瓜、煮地瓜湯來喝,一起品嘗辛勤耕作之後的豐收成果!






【深坑】與農接觸-爸爸v.s.我

圖文/黃琳捷



一、        上下學方式的不同:

        爸爸以前上下學時,都是走路。他還說:「如果起床起得早,就是走路上學;起的晚,就要階梯三步作一步用『跑』的去上學,。」
        我現在則是爸爸開車載我到公車站,我再搭公車去學校。
雖然說這與農似乎沒什麼關係,但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家農村生活的一部份。


二、
        我們家以前有養豬、牛和雞,訪問爸爸的時候,他還說他以前有騎在牛背上過呢!雖然我沒看過我們家的牛。但我有印象在我小的時候,阿公叫我們小孩子拿著木板擋住豬寮的路,因為他要去抓豬將牠賣掉。對於我來說,那是個好玩又特別的經驗,而且那是有許多人都沒有經歷過的體驗。




三、

        爸爸說以前家中有種稻的時候,不是有給人走的田埂嗎?如果時常大雨、颱風等天氣……,要去幫田埂補土,補完之後,還要給太陽曬一曬,人也不能走上去。爸爸還跟我說,割完稻後,可以將稻梗拔起,就可以捉泥鰍了,而且以前晚上也會拿著油燈去抓鱔魚。
        去年,參加了割稻的活動,那是個好天氣,許多國小孩童也一起來參與。大家都脫鞋子,光著腳ㄚ踩在乾乾的泥土上,然後拿著鐮刀,彎著腰或是蹲著 割稻。這是我以前從沒體驗過的,所以覺得很新鮮(或許是因為我在旁邊拍照,割稻的時間沒有很久吧)